中国人慎终追远的日子——清明节。2025年的清明节有些特别,农历年中有两个立春(2025年2月3日和2026年2月3日),这在民间被称为“双春年”。老人们常说:“双春碰上闰年,祖宗规矩要守严。”今天就带您了解这些流传千百年的讲究,看看古人如何在清明时节与天地对话。
一、双春年藏着什么秘密?
小时候总听奶奶念叨“一年打两春,黄土变成金”,直到现在才明白其中的门道。原来农历为了和二十四节气对齐,每两三年就要加个闰月,这就可能出现一年里有两个立春的情况。比如2025年正月初六立春,腊月十六又立春,仿佛春天在年头年尾各踩了一个脚印。
在老祖宗眼里,双春年就像个装满福气的双耳罐。农耕时代讲究“春种一粒粟”,多一个立春寓意着丰收有望,所以过去特别流行在这年办喜事。但祭祀时反而要加倍小心,因为“阳气过盛会冲阴”,生怕惊扰了另一个世界的亲人。就像我们过年放鞭炮驱邪,清明上香则是为了安抚。
二、供桌上不能见的水果
去年陪大伯上坟时,我特意带了盒草莓想给太奶奶尝鲜,却被老人拦了下来:“这红果果叫‘莓’,谐音‘没’,供桌上见了要坏运道!”原来在双春年的清明,有四样水果是坟前的大忌: